办学理念
Educational philosophy
校徽与校名
校徽:
此标志以扁平的手法将根深叶茂的的树作为视觉语言,同时贯穿着“绿叶对树的情谊”的情感线索,映照了台胞陈魏珍女士“身在台湾、根在诸暨,投资办学、回报家乡”的海峡情。也诠释了“书构架人、人融合根、根滋长树、树结硕果” 的文化内涵。
校名:
诸暨荣怀学校:前任董事长魏珍女士以其父“魏荣怀”作为校名,一是表示深深地纪念,二是借此传扬“自强为荣、博爱为怀”的精神。现已成为荣怀教育的特色符号,彰显每一位荣怀人的荣光与襟怀,也体现自强不息、博爱众生的精神和气质。
核心理念: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立本树人”,就是指立足于本质、本源,为学生确立根基,建立根本,促进其成长。分为以下几个分枝:
立“血脉之本”,树“有德有爱”之人
血脉之本,是对国家、故土之情,是对家人、亲人之爱,是对父母长辈之孝。 血脉之本,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是一个人的灵魂。 荣怀学校的创始人——台胞魏珍女士有着强烈的爱国爱乡的传统意识和家园意识,她心系大陆,情连家乡,报效桑梓。正是这种绿叶对根的情谊,这份同源同根的血脉之情、博爱之怀,才让她有了创办学校的初衷。荣怀学子要立“血脉之本”,成为一个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之人,成为一名知恩图报之人,爱国爱乡之人,孝敬父母之人,德行兼备之人。
立“生命之本”,树“健康快乐”之人
健康的身心,是生命之本,失去了健康的身心,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光彩。从小培养孩子运动的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成就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坚强的意志,自强乐观,自我悦纳,积极进取,就像“树”一样,有生命的活力,向阳向上,蓬勃生长。感知生命之本,引领师生感悟自然生态间的生命关系,感受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基本互利原则,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立“生长之本”,树“个性特长”之人
每个孩子就像树木一样,有着不一样的根、不一样的叶,不一样的生长天性。有的树愿意长在水里,有的树愿意长在山里;有的树春天开花,有的树冬季开花。每个孩子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教育孩子就像栽培树木一样,顺应天理,顺应季节,尊崇天性,认识和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弱势和强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多元化的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追随学生,发展特长,使人人成材,人尽其才。
立“成材之本”,树“有志有能”之人
学生成材是学生个体的追求,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人之“成材”,要树志树能。尚志是中华优良传统。有志者事竟成。但“志”有阶段性:小学阶段主要是“情趣”、“志趣”,初高中阶段才趋于“志向”。“树志”不能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现实,而陷入成人化和功利化的误区。过早地与成功、成就等宏伟愿景、远大理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个普通的未成年学生而言,是空洞虚幻的。所以,要谨慎处理好高大与平凡、长远与短期的关系。 能,即能力。荣怀学校树“有能”之人,倾向于突出学习力、思想力、创造力、服务力、协作力。只有培养好这些能力,才能独立走向社会,去实现自己的志向,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博爱众生。就像树一样,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深深扎根,不断萌发向上。
办学定位:精品化、特色化、数字化、国际化
精品化:
遵循学生成长和教育规律,探索“小班化、精品化”办学模式,依据不同班级特色配置师生比例,大力推广 PBL(项目式学习)学习方式,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打造全面素养与应试能力的硬核精品课堂,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成为更好的自己。
精品化 特色化 数字化 国际化
特色化:
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兴校”之路,做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色,为每一位荣怀学子提供个性化的特色课程与教育服务。坚持学科特色建设入手,努力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组建“领12军人才”的特色学科团队,着力打造 K12 一体化的艺术、双语、国学、创新等荣怀特色教育。 课程体系丰富、多元,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同时,大力建设、打造有荣怀特色的校本课程,如国际课程、双语课程、艺术课程、特长培养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多元文化课程等;德育工作系统化、序列化的同时,彰显特色化,建立健全导师制成长机制,实施规范化、个性化、亲情化的辅导教育。
数字化:
加快校园数字化、在线化、数智化建设,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到学校决策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招生管理数字化、安全管理数字化,实现教师办公在线化、课堂教学智慧化、家校共育一体化、后勤服务智能化、“互联网+教育”产业化。
国际化:
坚持教育理念国际化、师资队伍全球化、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课程国际化、学生生源多样化、国际交流常态化,培养“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坚持完善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教育体系,面向全球招生、面向全球大学升学,深入打造“一带一路”国家来华 K12 留学生基地、海外教育基地和国内外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坚持开展教育国际合作、资源共享与服务贸易。
办学使命:成造英才,振国兴邦
为继承其父“为人直须厚德载物,人生在世多宜扶困救人”的遗训,为了让家乡孩子享受一流教育,为了让家乡贫困学生读书成才,前任董事长魏珍女士以博大的胸襟,善良仁慈,乐善好施,恤老济贫,“厚德报桑梓”;一生致力于办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志在“教育兴中华”。继承前任董事长的心愿,学校将“厚德报桑梓,教育兴中华”作为办学使命,胸怀桑梓,济困助学,建设家乡,回报社会;做大做强做精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有用人才,服务社会,惠泽后世。
育人目标:培养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中国灵魂”
我们所要铸造的“中国灵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和滋养学生,让学生继承和拥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保持民族气节,树立中国国家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要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具有敏锐的辨识能力、准确的选择能力、强大的抵御能力。三是教育学生积极学习中华文化,掌握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融合世界文化精华,努力发展中华文化。
“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技能和国际质量标准。国际意识: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和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国际技能:学会掌握国际交往技能、语言技能,做到与全球化、国际化接轨;国际质量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现代公民”
现代公民是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具备基本能力的公民。公民意识,具有权利意识、义务意识、自主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生态意识、科学理性精神。基本能力: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判断力、创造力、服务力、协作力,待人友善、讲诚信、有社会责任心等现代社会所倡导和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校训:自强为荣,博爱为怀
自强为荣,博爱为怀
“自强为荣,博爱为怀”是学校创始人魏珍精神的写照,也体现了荣怀文化喻体“树”的特质——“自强”主内,体现主体与自我的关系,就像“树”扎根大地,尽力生长;“博爱”主外,反映主体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的关系,就像“树”绿叶婆娑,给人送去氧气,带去阴凉。“自强为荣、博爱为怀”,分别落实于学校名称的“荣”与“怀”,体现了学校内每一个个体的荣光与襟怀,也体现了作为现代人自强不息、博爱众生的基本人格。
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
敦厚崇礼,博学笃行
教风
日新其德,时精其业
学风
阳光自信,明德砺学
校风:敦厚崇礼,博学笃行
敦厚崇礼
语出《礼记 · 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译为:温习已知以增进新知,存心敦厚以尊崇礼节。是儒家自我修养,达于至诚的一种具体做法和要求。“敦厚崇礼”是魏珍夫人的家风。以此作为校风,表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绵延不绝。敦,加厚意;崇,推崇重视意。意谓日益修心养性,加厚其德,又重视外在行为上循礼。古人常以此四字题写匾额,赠送给德高望重之人,指其具有淳朴宽厚的美好品德而受人尊崇礼遇。“敦厚崇礼”指养成诚朴宽厚之性情、尊崇基本的礼仪和规范,这同时也是一种内外兼修的道德涵养方法,即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和笃行,也可以说是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日积月累的自我修养(修身),达于至诚。如果说“温故而知新”是人生的大智慧,那么把这种大智慧运用在德性当中,加强内在德性的厚度,这就是“敦厚”;把深厚的德性发挥出来,在社会人群中进行推广,在礼乐教化上反映出来,以此来净化社会空气,建立和谐世界,这就是“崇礼”。
博学笃行
取自传统文化典籍《礼记 ·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又《论语 · 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 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要求学生要从小好读书,读好书,通过广泛地学习获取使自己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是对教师学品、学问、学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恭敬严肃、一丝不苟的态度,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笃行:“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这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总之,“敦厚崇礼,博学笃行”,汲取了传统文化典籍的精粹,又具有时代气息,体现了时代精神。从“德、礼、学、行”四个方面对我校的教育理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要求师生重视道德修养,崇尚礼仪,勤奋学习,博采众长,身体力行,学以致用,走向成功。“敦厚崇礼,博学笃行”也体现了“树”的稳固、踏实、谦逊,不断吸纳,丰富滋养自己、壮大自己、成长自己的品性。
教风:日新其德,时精其业
日新其德,源于《易经 · 大畜 · 彖》,意思是天天增新美德。究其内涵,包括求新和修德两个含义,也体现了“新”和“德”的关系,即教师要不停地改过求新,增进美德。它体现的是教师追求理想人格的道德精神,不断地修养品德、陶冶性情、砺炼品格、完善和超越自我。“时精其业”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地革故鼎新,完善和超越自我,进取向上,奋发有为,促进自己职业能力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日新其德,时精其业”与“树”的每天生长一点点,每天改变一点点,不断成长的特质一脉相承。
学风:阳光自信 明德砺学
荣怀学子追求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灵动的智慧、丰满的个性,追求美德善行,坚毅刻苦,自信自强,锐意进取、追逐梦想,形成良好的学习风尚。荣怀学校学风与“树”的向阳向上,坚毅坚韧,宽厚宽容相通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