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问题”,形成“小课题”


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的教育研究者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中小学教师一直处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处在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滋生大量的待研究的问题。但是,这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否适合自己研究,是否能够促进自我在专业上的较大发展,是否可以完成,这些都是值得认真考虑的事情。一线教师其实不必贪大、贪多、贪全,最好切切实实地聚焦小问题,把一个小问题搞通、搞透。也就是说,我们要挑选、提炼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界定与问题相关的核心概念,缩小问题范围,将广泛的问题明确化,一般问题特征化。在此基础上,搭建研究基本框架,设计研究蓝图,开展学术论证,形成研究方案,从科学研究的规范角度来解决与思考这些具体问题,将“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

 

一、聚焦核心问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总是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 往小处说可能涉及一个具体行为的变化, 往大处说可能涉及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振聋发聩做不到, 按部就班又没成效, 最好的办法还是立足实践, 聚集焦点, 争取解决具体问题。聚焦问题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 给予明确的陈述, 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 变成清晰明确的问题”, 换言之, 聚焦问题可采用策略是对问题进行“限定”, 缩小问题范围, 将问题明确化。例如, 课堂教学可细化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技能等;作业可细化为预习、复习、口头、书面、实验、作文等。再如, “某教师虽然劳心费力, 认真备课上课, 但上复习课时, 学生老是不愿意听课, 成绩总是提不高”, 这里面可能涉及的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聚焦这个研究问题时就可以从学科、学段的设置, 研究角度的细化 (如手段、方式、模式等) , 研究方法的精确匹配等方面进行限定, 按照这样的方法, 这个小课题就可以聚焦为“我喜欢的语文课———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或“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等。

聚焦问题时, 还需要从这种问题描述中提取核心概念, 并对概念进行界定, 避免概念泛化。例如, “语文尝试教学对初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的行动研究”, 提取核心概念为“尝试教学”、“学习兴趣”和“行动研究”, 而且, “尝试教学”指的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界定。

 

二、搭建研究框架

课题一定有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课题。课题一定要体现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今天有多少位教师没有参加市教研活动”, 这是问题, 但非课题。“今天为什么有10位教师没有参加市教研活动”, 此问题就可以上升为课题, 就可以研究。今天教研活动出勤率低, 寻找的变量可能是市教研活动通知没有到位?还是教研活动制度不够健全?是教师学习意识淡薄?还是教研活动内容不受欢迎?或者还有什么特殊原因?就可以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问题初步聚焦后, 需要判断聚焦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有哪些“改进”的方法……“改进”的方法可能有多种, 选取其中最关键的一条, 形成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表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中小学教师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为主, 我们大多数课题可以将问题描述为“……对……的行动研究”或“……对……的案例研究”类似的话语方式。前一个省略号的关键要求是“可操作性”, 它代表某种 (某个) 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变革行为、措施。后一个省略号的关键要求是“可测量性”。它代表某种教育变革所引起的教育效果, 而且这种效果最好是可测量或者可言说、可观察的。例如, “分层作业设计提高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行动研究”, 填充第一个省略号的“分层作业设计”可以视为教育变革行为、措施。但填充第二个省略号的“作业质量”的可测量性较弱, 它需要进一步转换, 要么是作业完成率, 要么是作业准确率。按照这个标准, 比较合适的选题是“分层作业设计提高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完成率的行动研究”或者“分层作业设计提高高年级学生数学作业正确率的行动研究”等。

当聚焦了研究核心问题, 界定了与问题相关的核心概念, 建立了概念之间关系、确立了研究假设后,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也就基本搭建完成。

 

三、设计研究方案

教师在搭建小课题研究基本框架后, 需要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文献阅读和初步的调查分析, 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情况, 在充分占有相关的资料基础上, 设计适宜的研究方法, 整理研究思路, 确立研究步骤, 寻求制度、物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帮助, 设计研究蓝图, 初步形成研究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小课题研究并不否定研究方案, 相反, 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让教师科学解决日常工作中的细小问题提供了平台, 使教师能够用一种研究的姿态开展工作, 使教师对具体的工作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设计研究方案, 能促使教师在忙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审视研究的小问题, 统筹问题解决的过程, 反思问题解决的成效, 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因此, 开展小课题研究, 虽然不一定需要课题申报并得到上级部门立项, 但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呈报给学校备案, 得到学校的认可, 也是小课题研究必要环节。

当然,相对于教育科学规划等大课题而言, 小课题在方案设计上更为灵活, 它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即对具体问题的产生背景进行阐述, 以便明确研究的目的与价值。第二, 对研究问题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 包括对小课题研究的关键词进行阐释。第三, 问题解决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即小课题是如何开展的, 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三个要素主要用于解释小课题研究的“是什么, 为什么与怎么做”三个核心问题。

 

四、充分进行反思论证

初步设计好研究蓝图, 形成研究方案后, 在小课题正式实施前, 常常需要邀请同行、专家学者等进行学术论证, 对小课题研究如何开展进行开诚布公的研讨, 为小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提供建设性意见。

小课题学术论证既不是课题开题报告会, 也不是成果鉴定会, 开展小课题学术论证, 其目的是听取有关专家、领导、同行的意见和建议, 征求不同意见, 以完善研究方案的设计, 最大程度保证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提升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学术价值。因此, 小课题学术论证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也是必要的研究过程, 是研究者在实施研究之前对研究问题进行一次充分、整体的设计过程。通过小课题学术论证, 使小课题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研究理论基础更加充实、研究计划更具体、研究的重点更加突出、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

将“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过程, 是教师聚焦某一个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 这是开展小课题研究最为关键的一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途径有很多, 既要做比较充分的调查调研, 也要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和研读, 还要与同行同事进行同伴互助式研讨, 必要时要向专家请教。教师在反思、分析与综合、借鉴基础上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法, 设计好研究蓝图, 形成研究方案。当然, 这个过程每一项研究工作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往往是互相穿插或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的“现场”, 身临其境地将“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已经踏上“幸福的研究路”, 这也是中小学教师科研追求的真正境界。

 

 

费伦猛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相关推荐


学有优选⑪ | 荣怀实验中学:培育核心素养 多元特色发展

在荣怀实验中学,教育是点亮、是唤醒,让"自强、博爱、崇礼、笃行"的荣怀精神,在这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学有优选⑩ | 荣怀外语中学:国际化办学模式,赋能多元发展

融合中外文化之精华,培养具有民族灵魂的国际化人才


学有优选⑥丨荣怀小学:六大课程,赋能学生多元发展

荣怀小学北大班,一方笃志好学的乐土


学有优选⑤|在荣怀外语小学,每个人都能成长

在荣怀外语小学,每个孩子都在浸润式学习之中体验文化的魅力


学有优选④|荣怀小学:五育并举,让最美的童年闪耀

荣怀邀你共赴一场成长之约,让最美的童年,在这里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