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好老师
发布时间:
2020-10-12 09:11
来源:
中国教师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能致远。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国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当前,怎样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希望转化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成果的取得必须靠科学的方法、行动的攻坚,行动的攻坚离不开坚定的初心和使命。因此,从自身做起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果敢的做法、坚定的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合而为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要在理念层面提高精神海拔。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人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理念不同,结果必定不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此为使命,共产党员必然能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矢志不移。
理念决定生命定位,生命定位决定功业成就。近代教育家张伯苓以“教育救国”为理念,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以“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文明策源地”为使命,才能30年如一日践行平民教育,成为教育人的楷模。
一个人成就的大小永远超不过他思考的格局。而格局就是由理念决定的。如果更多的教育同人能有张伯苓、陶行知这样的精神海拔,中国大地一定能涌现出大批新时代教育家。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要在思维层面打破认知囚笼。理念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影响认知活动。就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必须打破认知囚笼、改变惯性思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之所以3年前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课堂革命”的号角,就是要引导教育工作者改变惯性思维。
“学生听我讲还学不会,我一旦不讲,学生岂不是更不会?”没有课改的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就是一种“教主导”的认知囚笼。在这种认知囚笼中,课堂其实是“教”堂,学校其实是“教”校,管理其实是控制。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思维,让课堂真正回归“学”堂而不是“教”堂,让学校真正回归“学”校而不是“教”校,让管理真正回归“自”主而不是“他”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需要在行动层面改变角色定位。行动的背后是思维,有怎样的思维就有怎样的行动。传统课堂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束缚、压抑。教学改革就是要反转过来,变“教主导”为“学主导”,不仅在教学关系上而且在教育关系上改变师生的角色定位。其实,这绝不是创新而是回归。《列子·纪昌学射》早在2000多年前就描述了射箭高手纪昌的师父飞卫是如何做良师的,教师要爱学生,但也要有爱学生的智慧,教学有方,善于引导,才能收获为人师的幸福和骄傲。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于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使命更是光荣,既是责任更是梦想。期待更多的教师更新理念、转换思维、积极行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推荐
咨询热线:
0575-87076188
0575-87086188
0575-87321083
0575-87325668
400-8709877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城北路57号